核心提示:这两天 ,金融市场放出了三条资讯:一是整体实行注册制;二是主板IPO领域红绿灯规则;三是美联储加息。
作者/Capybara君
开年第二篇,聊聊最近的“炸街”资讯 。
这两天,金融市场放出了三条资讯 :一是爱华外汇平台是否正规整体实行注册制;二是主板IPO领域红绿灯规则;三是美联储加息。
于是全体理财人的朋友圈开展割裂,“人民币基金理财人都在发证监会的公众号素材;美元理财人都在发一串看不懂的代码 。”
于是支出公司和支出理财人都两眼一抹黑,“支出理财再见 !本人今天开展看芯片!”
说好的信心呢 ?说好的支出大利好呢 ?支出将来的退出难道只剩下并购和港股这两条路 ?创业者怎么办?VC还要不要加注 ?
为探究这三条数据背后带来了哪些信号,沥金特邀知名支出理财人Capybara君 ,来了一篇短平快的热评 。
2023年 ,支出投融资将何去何从?一起来看看 !
先说第一条 。在新华社报导中 ,整体推行注册制被认为是爱华外汇平台“一场牵动资本市场全局的变革”,这基本是定下了大基调。
复盘2019年的科创板和2020年的创业板,当时推行注册制之后,市场反馈普遍良好 。众汇开户本次的整体推行显然比预期晚了许多,这是受传染病等多重因素作用。
但这一变更无疑有着振兴公司信心的重大意义。
回首此前经历的两次IPO关闸 ,特别是2012-2014年那漫长的13个月,拟IPO公司的融资渠道被彻底切断,加之一系列财务大核查,公司生存变得无比艰难。为了活下去,各种八仙过海的骚流程被公司轮番上演,现在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。
伴随整体推行注册制的放开,行政干预资本市场自主运行的时代将渐行渐远 。并且,这也大大规避了核准制下的灰色地带、高昂的壳费用等制度套利的空间 。
注册制的整体推行也对旧有PE的P-IPO理财业务及一级半市场业务带来较大冲击。此外 ,各板块的作用识别也基本被定调 。
总的来说,经历了大疫三年的财政下行,如今推出注册制是为广大中小公司降低了IPO周期的不确定性,拓宽了融资渠道,打了一支强心剂 。
再说第二条,领域红绿灯规则 。多位投行人员表明,近期确实接到了有关指导,且目前如核酸 、教育、ECMarkets外汇官网网络平台等的IPO已经实质性禁止。
但该领域指引或许就像禁止房企上市一样 ,不会作为正式资料下发,只会在落实流程中酌情掌握。虽然具体尺度尚不清晰,但“总归不会像核酸卡得那么死”。
目前A股处于正常审查情形的主板IPO排队公司257家 ,其中77家已反馈,156家已预披露替换 ,21家过会,3家目前发行 ,其中涉及“红灯领域”的支出公司有54家 。
至于第三条 ,美联储加息是预料之中。美国通胀率目前仍然高居不下 ,在上一篇2023年的支出预测中 ,已经对美联储加息 、人民币升值 ,以及带来的出海机遇、方向市场等进行过解读 。
值得一提的是 ,整体注册制放开后 ,二级市场的预期活跃度及流动性也会提高。
除了A股的旧有艺能每逢大事“利好茅台“之外,大概率会进一步变更以家庭为机构的资产配置架构 。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不足及二级市场的热度提高,将从固定资产理财转向更灵活的金融资产理财 。
当然满仓涨停的现状可能会越来越少,但家庭现金流将随之改良 ,购买力得以进一步释放 ,对整个支出大盘而言是潜在的促进机会 。
支出公司和有关投融资正越来越被公众熟知 。
据烯牛数据,2022年支出领域共计完成1510笔融资 ,其中并购143起,IPO42起 。支出项目进入公众市场的占比高达12.25%,而热门新兴产业如新资料、新资源的这一占比仅为4.2%及6.5% 。
另一方面,近两年艺人支出上市公司也出现了诸如完美日记千亿市值蒸发 、奈雪首发破发 、每日优鲜曾跌为仙股等事情,一二级市场的倒挂风险远没有预期那样得以纾解。
这在一级市场也有体现。多家经营出现了暂时性流动困难的新支出品牌创始人均表示,最近一段时间想要开启新一轮融资减轻压力 ,但目前的经营数据都远远难以支撑上一轮的估值。
曾经风风火火的艺人项目无人问津 ,“之前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,理财人给的估值太高了,现在很难融到钱。即便一些理财人表示兴趣 ,但估值没办法达成一致。我们想要维持之前的估值大概要20倍PS,我自己都觉得疯了 。最后还是要靠公司自己的造血水平“。
当下,开放与禁止这两个完全对立的词汇在支出类公司面前结合在了一起,也给理财人的退出道路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。
假若红绿灯监管连续收紧,预期支出市场可能会重现奔赴香港上市的热潮 ,就像当年的海底捞 、呷哺呷哺 、九毛九等餐饮公司一样。
虽然发行成本逐年走高,但港股仍旧具有审查周期短 、上市标准清晰且门槛较低 、更多国际化视野等优势。而支出公司的业务模式相对简单明晰 ,更容易满足港股上市的条件。
更关键的是 ,港股市场在逐渐回暖 。当2021年10月底恒生指数探底后,港股走出了一波快速走高的行情 ,整个1月份有40家上市公司公布再融资计划 ,募资总额达350.73亿港元,较去年12月环比上升138.23% 。理财者对港股上市公司的信心增强,流动性大幅提高 。
除此以外 ,并购也是关键的退出路径。
纵观2022年支出一级市场的投融资现状,各类CVC基金较为活跃 ,而旧有VC/PE对支出的热度下降至冰点 。
注册制整体推行后,预期各支出品上市公司再融资及并购的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 。虽然大概率不会重现2017-18年那样的盛况 ,但主板“突出大蓝筹”的识别,也将促进各支出品上市公司寻找新的上升点或第二曲线。
预期在并购方面,领域对产地 、原料、研发 、新品牌的留意热度会进一步上升 。相辅相成 ,创业者们的心态也有了较大变动,视野的提升使其不再拘泥于过往老板们“千军万马闯IPO独木桥”的心态 。如今创业者的心态愈发平和 ,对于融资 、并购、甚至SPEC等模式都更加开放。
对于创业者而言 ,打造一个新品牌、或是推出一款支出者热爱的产品都会是某种成功 ,而IPO将不再是成功的唯一标志 。
总的来说 ,对于那些仍然留意并坚守支出的理财人而言 ,新的监管根源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。
对于PE机构来说 ,旧有业务空间被注册制进一步压缩 ,倒逼其向更早的阶段布局 ,其将来的挑战将在如何“投得更早”。
至于VC机构,如果PE机构进一步早期化 ,如何更好地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中披沙沥金,快速找到优质靠谱的项目 ,需要理财人具备更强大的“火眼金睛”,其将来挑战将在如何“投得更好”。
当然,机遇也一样并存。如上述预判精确,将来支出项目的退出路径将更为通畅和明晰 。而海外上市、并购等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也将加快理财人的退出周期 。
2025-07-04 13:502267人浏览
2025-07-04 13:27660人浏览